父母和老人在孩子的养育方式上有不同意见,这是一个全世界都存在的普遍现象。父母学习了很多最新的育儿知识,而老人觉得养育孩子这事我有经验而且做得还不错啊。当两代人对某一个养育问题持不同观点而又都固执己见时,矛盾就产生了。
根据美国密歇根大学莫特儿童医院关于儿童健康的全国调查,美国几乎半数的父母和老人之间存在关于养育方式的分歧。最大的分歧包括:
建立规则(57%)●饮食/零食(44%)●电视/电子产品(36%)●礼貌(27%)●健康/安全(25%)●偏心(对某一个孙辈孩子与别的孩子不同)(22%)●上床睡觉的时间(21%)●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照片或信息(10%)
这个调查同时也发现,17%的父母说,当他们请求老人和自己在养育方式上保持一致时被拒绝了。当老人拒绝尊重父母的养育方式时,有些父母可能会限制老人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
出生于哪个年代是决定老人养育观点的重要因素
1950年代以前出生的老人,因为自己经历了匮乏的年代,会更关注孩子吃得多不多,怕孩子没吃饱;会更关注孩子穿得多不多,怕孩子冻着,等等。
1960年代出生的老人,因为自己经历了动荡的年代,可能会更关注孩子的性格是不是坚强、会不会与人交往,有没有礼貌,等等。
1970年代出生的老人,经历了教育改变命运的年代,可能会更重视孩子的学业,关注自己的孙辈是不是比别的孩子数数早、说话早、识更多的字,等等。
年轻父母试着去理解老人持不同养育观点的原因,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如何处理和老人之间的分歧
谁都不希望发生冲突,但是分歧不会自己消失。父母应该先分析两代人之间的分歧是原则问题还是非原则问题。
原则问题是涉及到孩子安全的问题,比如应该仰睡还是趴着睡,小床里不能放毛绒玩具,能不吃花生米、果冻等,这样的问题是没有商量余地的。原则问题不能太多,但是必须坚持。
非原则问题是那些相对来讲不那么重要的问题,比如喂饭、看电子产品的时间、睡觉时间等。非原则问题不会给孩子带来安全风险,在应对时可以更灵活一些。
针对养育观点的冲突,年轻的父母可以采取以下一些策略:
原则问题
对于原则问题,如果老人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意见,第一步可能就是不让他们和孩子单独在一起。必要的时候,限制他们接近孩子,比如通过视频见面等。
非原则问题
应对老人不同意见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来一场开诚布公的讨论。以下是关于谈话的一些小技巧:
尽早处理。你一旦意识到存在分歧,在问题变得更大之前就提出来。
平静而温柔。如果你很生气,试着给自己一点时间平静下来。不要让情绪把小问题变大。
强调你感谢老人的关心。比如,您可以说:“我知道您是因为爱孩子,是为了孩子好。我们特别感谢您帮我们带孩子,爷爷奶奶能帮忙带孩子最让我们放心了”,等等。亲人之间有些时候会觉得这不都是不言而喻的吗?挂在嘴上不肉麻吗?不妨试着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看看对方的反应,把您对家人的理解和感谢表达出来,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清楚地表明您的观点和理由。关于这个问题您的观点和理由是什么,为什么他们必须尊重您的决定?让您的解释尽量简单和直截了当。
保持开放的心态。老人成功地养育了自己的孩子,如果对孩子没有什么安全风险的话,试着给他们的不同意见一个机会。
如果父母和老人之间存在冲突,孩子是能感受到这种紧张的气氛的,他可能会感到焦虑,无所适从。父母是养育孩子的第一责任人,解决两代人之间的分歧的责任也在父母身上。老人和孩子之间的隔代亲情是非常宝贵的,当然,如果父母的养育方式总是被质疑,也会很受挫。
元将贝蓓应该怎么做?
当您托育入户的家庭存在两代人之间养育观点冲突的时候,您应该:
帮助父母区分原则问题和非原则问题。
●传递科学的养育知识。从元将贝蓓中查找关于该话题的内容,总结关于这个问题的5-10个要点,作为托育入户养育指导讨论环节的主题之一
●发现并肯定老人做得好的方面,消除老人可能存在的抵触心理。
●肯定父母和老人的观点中积极的方面,先找优点再达成共识。
●与父母和老人一起讨论关于该问题的解决办法,制定改变的计划。
举个例子
一位3岁小朋友的妈妈反映:因为疫情意外在爷爷奶奶家封闭了两个月,加剧了很多本来就有的分歧。爷爷奶奶多次明确表示,就是不认同我们的理念,觉得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觉得托育中心没用,觉得他们当年怎么怎么样。其中比较主要的矛盾包括:
●爷爷奶奶认为男孩子不能哭,妈妈认为男女平等,孩子哭的时候也陪着他;
●孩子有时候会故意让做什么不去做什么,不想就不理人,爷爷奶奶觉得我们管得太松,没有家长的威慑力。我们和孩子也多次聊过这个问题,道理孩子都懂,但还是经常会犯;
●老人比较在意孩子吃饭吃得不够,一顿吃得不多就要说,孩子不想吃了就只好玩餐具玩食物,老人又会说父母没有给孩子立好规矩。妈妈本来不在意,但是现在变得一旦孩子吃得不多就如芒在背。
元将贝蓓给托育老师的建议:
●和妈妈一起分析这些问题是属于原则问题还是非原则问题。
●参考前面文章的内容,用开放式问题了解更多的信息,帮助妈妈分析老人这些观点的原因,尽量去理解。
●用开放式问题了解更多孩子哭的原因,分析是因为疼痛、不舒服等身体原因,还是情感原因,或者是否把哭作为交流的手段。《理解孩子第三年的社交和情感发展》,“随着脑部发育成熟,2-3岁的孩子也在逐渐发展自己的情感控制能力”的内容,建议妈妈如果孩子把哭作为交流的一种手段,可以试着去引导一下孩子控制自己的情感,帮助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可以在孩子哭的时候抱着他,先接纳他的情绪,然后告诉他:“我知道,你很生气/委屈,妈妈理解,下次,你能不能试试直接告诉妈妈:我生气了,我不高兴。”
●2-3岁的孩子正处在反抗期,故意不做或不按大人说的做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孩子的记忆还相对短暂,需要父母反复温柔而坚定地提醒。这都是孩子身心发展过程中正常的现象。找到手册中关于反抗的父母参考资料,可以打印下来,带给爷爷奶奶。
●《喂养学步儿》,向奶奶解释不必过于担心孩子一顿吃得多与少。将《避免餐桌大战》等内容提供给奶奶。
●在交流的过程中,肯定老人和父母观点中积极的方面,从有意愿改变的人开始,协助界定需要做出的改变,并一起制定改变的计划。
最后,如果您是一位老人,不妨回想一下您年轻时听到公婆或自己的父母批评自己养育孩子方式时的感受,也许可以帮您忍住批评的冲动,多想想自己可以帮忙做什么。记住,在养育孙辈这件事情上,您的角色更多的是支持者和帮助者,而不是决策者。
如果您是年轻的父母,多想想老人对孩子的爱和提供的帮助,不仅要心怀感激,也要表达出来,让老人知道。
如果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用积极的心态,多找对方好的方面,少批评,多帮忙,不仅有利于家庭和谐,也会为孩子提供一个更健康的环境,毕竟,孩子的幸福是第一位的。